当前位置: 首页 > 建兰路交流 >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想法 杨丽娟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想法 杨丽娟

2017年03月14日 14:53:38 访问量:356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想法

七里河区建兰路小学          杨丽娟

    关注语文教学的老师一定听说过这些名词:“课外阅读课内教”、“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这些“思潮”的兴起,都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及的“阅读量”相吻合。如果说“课外阅读课内教”只是探索阶段,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题阅读量,那么后两者则强调阅读的内容

阅读内容的改变给我们的语文老师到来了“麻烦”。“小宇宙”静不下来,大环境喧嚣浮躁,专注力丧失,仅有的阅读大多是短阅读、浅阅读。在与我们班学生“聊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是假性爱阅读。他们“爱”阅读,是在逼仄的空间里没有余地的选择----不让玩电脑,不让看电视,甚至不让下楼。他们想想,相对于额外的、繁重的、枯燥的作业,还不如看书呢。在这种情境下,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爱上阅读就显得迫切和重要。

教学内容的改变,带来了两个突出矛盾。一是内容与时间之间的矛盾,一节课的时间太短,一本书的内容太多;二是成人眼光与学生的视角不同,比如:《草房子》有浪漫主义悲剧色彩;《绿林女儿》是魔幻现实主义。如果把这个成人视角拿在小学课堂上讲,想必老师白费唇舌,学生一头雾水,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课标》来解决这两个“矛盾”。以《绿林女儿》教学为例。六年级的学段目标中有如下要求:1.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2.阅读叙述性作品,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细节、人物。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故事、形象,组织讨论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依据课标要求,我设计了1.看视屏 讲故事(外语视频,讲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或几个镜头)2.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书中的内容。3.讨论“仇恨”。

    如果问学生,多读书又有什么好处,90%的人会说,“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这样的回答对不对,我暂且不论,我先来说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在讲座中的一个桥段。他的夫人看了无数遍《甄嬛传》依然毫无演技,很多人看了无数遍“金庸全集”,依然提笔头疼。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发现“写作的秘密”。可见,读书与写作是有关系的,但他们的关系没有一双慧眼是发现不了的!这就需要老师借学生“一双慧眼”。

    以《草房子》中的心情描写为例:

1)动作表现心情

     秃鹤捡起一块瓦片,砸了过去,惊得那几只鸭子拍着翅膀往远处游去。秃鹤又接二连三地砸出去六七块瓦片,直到他的瓦片再也惊动不了那几只鸭子,他才罢手。

2)神态表现心情

     桑乔也克制不住的笑,但很快把笑凝在脸上。

3)语言写心情

     秃鹤苦苦地叫着:“我的帽子,我的帽子”。

4)借物描写心情

    借“鸽子”描写桑桑的心情;借“药罐子”描写温幼菊的心情;借“红门”描写杜小康的心情;借“烟斗”描写秃鹤父亲的心情......同样的“物”由于心情的不同,写出来文字又是不一样的。有了这样的导读铺垫,学生在阅读中就会有意识的注意“心情描写的方法”,有目的的摘抄积累。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学习语言是一节语文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绿林女儿》中设计的语言训练点是“人物语言”,一是让学生体会“反语”的使用,二是体会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

    上好这些内容,导读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说,一本书的阅读,是从导读开始的。

    蒋军晶老师对于聊书有这样的看法:“聊书没有绝对固定的程式,有的只是一般的流程。聊书的一般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导读、阅读、讨论、延伸。导读就是引导孩子共读一本好书,完整意义的聊书总是从导读开始的。”

    导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很想阅读你所推荐的书。事实上,我们一线老师想让学生读的书,并不一定是热门书,这就需要“导读”,让孩子对这本书充满好奇,产生阅读欲望。一节好的导读课能让“冷僻”的边缘书成为一个区域内的热门书。导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充分的准备

    “导读”中最糟糕的情况是你煞有介事的推荐了一本书,事实上,你自己却没读过。所以在上导读课前应有这样的准备:

    *熟悉作者与作品背景;

    *有对本书的摘要;

    *自己有收获

    *有对本书的评论

    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如果自己对一本书没有感觉,没有自己的想法,学生就会敏锐的感觉到。这样,你的推荐就没有推动力。

    要有独特的人文角度

    如果说导读有技巧,那最大的技巧就是找到一个新鲜的切入点。也可以利用书中的“导读小册”,寻找一个适合本班孩子的角度,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我上《窗后的少年》时,我做了一下尝试:

    *利用封面大胆猜测

    *截取书中一个特别精彩的片段来读,那些有趣或惊险的片段,几分钟就能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概括地讲述前面的情节,读到悬念处,戛然而止,可让学生想象、补写!

告诉学生书中的人物和他们很像,寻求感同身受的效果。

    *充分表达老师或某位同学对这本书的喜爱。

    *介绍这本书的受欢迎程度或这本书的文学地位。

    *借助相关影视作品。

又接二连三地砸出去六七块瓦片,直到他的瓦片再也惊动不了那几只鸭子,他才罢手。

2)神态表现心情

     桑乔也克制不住的笑,但很快把笑凝在脸上。

3)语言写心情

     秃鹤苦苦地叫着:“我的帽子,我的帽子”。

4)借物描写心情

    借“鸽子”描写桑桑的心情;借“药罐子”描写温幼菊的心情;借“红门”描写杜小康的心情;借“烟斗”描写秃鹤父亲的心情......同样的“物”由于心情的不同,写出来文字又是不一样的。有了这样的导读铺垫,学生在阅读中就会

    “导读课”只是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步!怎样上,怎么才能上好,正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读中交流”怎样上才不流于形式,才能落实《课标》要求,个人的想法和实际操作都很不成熟,有点“碎碎念”,有点“痴人说梦”。相信更多的老师已经走到了前面,让我们动起来,为孩子们营造“悦”读生活。

 

 

编辑:王渭立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梁家庄71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