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武成在兰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2011年11月3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兰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省政府礼堂隆重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们听取了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代表中国共产党兰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奋力推进兰州率先跨越发展》的报告。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既取得了许多成绩,积累了有益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对滞后,支撑和保障加快发展的能力比较薄弱;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和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时有发生,社会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还落后于发展形势,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今后五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兰州实现率先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立足新起点,着眼新跨越,我们必须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抢抓机遇,在加快发展中主动作为,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在重点突破中整体推进,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奋力开创兰州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及"再造兰州"战略,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工作重点,破解发展难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多元支柱产业培育,加快"三区"开发建设和发展空间拓展,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奋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经过五年的奋斗,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多元支柱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努力使兰州经济更具实力、发展更显活力、城市更有魅力、人民更加幸福。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新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兰州实现率先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的思路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为支撑、服务型经济为主导的多元支柱产业新体系,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从兰州实际出发,坚持走"一特五化"路子,大力实施"八个百万"工程,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精细化加工、社会化服务,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高原夏菜等富有地方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特色农业,着力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切实把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做大、品牌做优。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双垄沟播、设施农业等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应用力度,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积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切实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是发展之基、财力之源。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按照"改造提升老的、培育发展新的、支持做强大的、扶持壮大小的、做精做深特的"思路要求,加快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形成多元支撑、产业配套、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积极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着力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上层次、扩规模、增效益,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等适合在我市发展的低碳绿色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竞争优势。积极扶持和发展壮大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鼓励和支持他们做精做深、做大做强,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支撑点。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发名牌名品,不断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着力发展服务经济。服务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是现代产业的主体。推进兰州率先跨越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新的产业结构。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大力发展支持生产、便民利民、增加就业的各类服务业态。积极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培育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电子商务、服务外包、金融保险、家政服务等新型服务业,着力打造一批现代时尚、富有特色的中央商务区、特色商业街及城市综合体。依托兰州综合交通优势,大力发展通道经济,优化整合现有物流市场,推进城区各类专业和大型批发市场出城外迁,加快兰州国际物流新城、空港物流园以及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一批生产资料市场和仓储物流园区建设,把兰州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兰州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兰州宜于避暑的气候优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我市支柱产业,使兰州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旅游名城。
二、加快"三区"开发建设,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和经济区是我市实现率先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区"开发建设,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形成三足鼎立、竞相发展的新局面。
(一)全力推进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兰州新区的战略定位、产业方向、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开发建设。坚持规划先导,在规划指导下,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搞好开发建设。坚持基础先行,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道路和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以及学校、医院、商住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为加快新区开发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坚持项目带动,着眼产业支撑,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企业出城入园步伐,着力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尽快形成新区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新优势。按照"北御风沙、中兴产业、南建景观"的思路要求,大力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和"千塘百湖"工程,切实加强新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新区生态条件。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举措,提高办事效率,为新区开发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通过5-10年的开发建设,努力把新区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环境良好的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和现代新城。
(二)加快推进高新区和经济区增容扩区。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我市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增容扩区的政策机遇,按照"一区多园、组团发展、跨县区拓展"的思路要求,切实把增容扩区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力度,加快建设。根据"两区"不同特点,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突出发展重点,明确产业定位,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程度,着力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形成错位发展新格局。高新区要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在巩固扩大和提升现有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高、新、尖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植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整体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经济区要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发展现代物流、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食品饮料、加工制造等主导产业,积极引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好、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和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两区"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加快二级园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切实把产业做大做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着力抓好县区产业园区建设。在抓好"三区"开发建设的同时,按照构建"3+8"板块经济发展新体系的思路要求,鼓励和支持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加快规划建设各具特色、优势突出的产业园区。加大荒山荒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发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开展推山造地和坪地的整理开发,着力破解土地制约难题,积极拓展产业园区发展空间。各县区产业园区的建设,必须科学编制规划,强化基础建设,创新体制机制,突出产业特色,集聚集群发展,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力争在全市培育形成一批基础条件好、专业化水平高、服务功能完善、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园区,成为县区乃至全市加快发展的新载体、新引擎。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按照建设区域性现代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加强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努力把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南山路、北环路、西行线、兰秦快速通道、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重点交通道路工程和深安、金雁、元通等黄河大桥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继续抓好城区主次干道改造提升,积极配合省上搞好南绕城高速、铁路枢纽,以及中川机场改扩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不断优化路网结构,提高交通通行能力。进一步加强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抓好水电气暖等管网改造,加快文化、体育、科技等公共活动场馆和各类主题公园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切实增强城市发展保障能力。
(二)加快老城改造提升步伐。按照"两轮驱动"的要求,在加快推进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必须着力抓好老城区改造提升,加快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坪台地开发建设,进一步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和条件。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在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一批地标性建筑群和城市综合体,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按照"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思路,进一步完善黄河风情线的建设规划,加快黄河风情线、黄河景观带、黄河文化长廊建设步伐,切实搞好华夏始祖园、陇上名人园、黄河明珠园以及兰州老街、体育中心等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能够展示和反映甘肃及兰州历史文化、自然特色、人文风情的城市景观。进一步巩固扩大南北两山绿化成果,着力实施百万亩绿色生态建设工程,继续搞好美化、亮化、绿化和净化"四化"工程,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做好引水造景的文章,切实把黄河两岸和南北两山打造成兰州的城市名片,使兰州更具特色,更加靓丽。
(三)强化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进一步搞好四版城市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修编,做到控详规划全覆盖,在规划的指导下搞好城市建设。按照"规划在市、管理在区"的思路,继续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和执法关口前移,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管理办法,切实消除职能交叉、管理真空等问题,形成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设施,整合城市管理资源,积极推行数字化管理,努力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继续实施"畅交通"的各项举措,着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进一步抓好城市环境卫生和大气污染治理,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推进率先跨越发展,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省市的有关部署要求,继续抓紧做好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推广试点工作经验,有计划、有步骤、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巩固扩大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通过几年的建设,努力使全市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二)加快城镇化发展。城镇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搞好城市建设的同时,一定要着眼发展大局,统筹城乡发展,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大企业大单位比较集中、商贸流通比较活跃、具有人文自然特色的小城镇加快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承载力强、辐射面广的小城镇,逐步形成以市区为核心、以县城和小城镇为支撑,大中小相协调、布局合理、组团发展的城镇化体系,努力使小城镇真正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紧盯城市大市场、围绕大企业,积极开发服务于城市、与大企业相配套的商贸流通业和各类生产性加工业,为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创造条件。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加强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开辟农民就业致富门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采取有效举措,积极推进开发式扶贫,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能力。
五、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率先跨越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把兰州建成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完善就业援助和创业帮扶机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千方百计开辟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就业安置。加强各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城乡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标准,不断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极发展助残养老、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事业,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大力推广"虚拟养老院"等新型养老模式,切实解决好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满意行动计划,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扩大"两基"成果,大力发展学前和职业技术等各级各类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抓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科技研发和先进技术推广运用,加快重离子治疗、真空绿色镀膜装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型项目的开发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坚持举办好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体育赛事,不断提高兰州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大力推进文化兰州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兰州实际,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兰州建设。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打造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为重点,着力实施一批文化建设工程,支持《读者》、《大梦敦煌》等优秀文化产品做大做强。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文化和艺术创作,力争创出更多贴近生活、内容健康、特色鲜明、深受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文化产业链,增加文化产业附加值,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网络文化和文化市场管理,扩大文化消费,繁荣文化市场,积极推进影视传媒、新闻出版、文化演艺、创意产业等各类文化业态发展,切实促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不断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点,深入开展"五城联创"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强化市民文明养成教育,进一步培养市民的良好道德风尚和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加强国防教育,积极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搞好"双拥"共建,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力弘扬社会正气,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努力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六、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是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必由之路。推进兰州率先跨越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一)深入推进各领域改革。认真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继续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构建富有活力、充满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决策运行机制。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资产重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积极推动企业上市,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和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深化经济领域其他改革,着力培育和发展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不断促进生产力发展。
(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立足兰州实际,着眼加快发展,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对外经济联系与合作交流,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互动机制,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紧盯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财团,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来兰创业发展。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兰州欧亚大陆桥的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兰州无水港"和出口加工区建设,着力打造对外经贸合作的战略平台,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开放度。
(三)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放到重要的位置着力来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凡是符合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没有明令禁止的产业项目和领域,都要取消不合理的行业限制,打破行政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树立重商亲商理念,制定完善扶持政策,改进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切实为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支持个体、私营等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非公企业参股控股和兼并重组国有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切实加快发展,努力在总量上做大、层次上提升、领域上拓展、质量和效益上提高。
七、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和谐稳定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推进兰州率先跨越发展,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各项职能,切实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权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做好统一战线工作。鼓励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各自章程,围绕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坚持完善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益。加快依法治市进程,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按照中央有关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乡镇村社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改进和完善服务管理模式,加快建立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居住、就业、就学、就医等动态化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街道和社区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资源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网络和服务平台,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从源头上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完善社会舆情收集分析、维护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和公共安全预警防范机制,切实提高应对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处置能力。认真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医药食品和市场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党的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快推进兰州率先跨越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一)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党校主渠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理论培训,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干中学、学中干,切实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实际行动。
(二)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认真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确保用好的制度选准人用好人,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扎实、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建设充满激情、团结和谐、勤政廉政、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考核体系和具体办法,加强干部知识能力和素养培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在推动兰州率先跨越发展中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真抓实干、建功立业。建立完善人才工作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人才工作环境条件,加大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在使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积极选拔和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优秀人才,努力为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切实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三)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广"民情流水线"、"三争一促"等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全面推进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和"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的建设。按照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坚持结对帮扶互联共建,统筹推进城乡党建工作,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把干部选好配强。加强和改进党员发展工作,坚持党员标准,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四)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服务大局意识和责任危机意识,勤政为民,真抓实干,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于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鼓励和保护干部勇于开拓、大胆干事,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努力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效。
同志们,兰州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新阶段,全市人民对兰州的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肩负的责任光荣而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实现兰州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