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2025年春季学期 UGS协同“互联网 +教研”课例展示纪实
题记:“教以潜心,研以致远。”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育的璀璨明珠,于思维激荡间,教师探寻表达真谛,雕琢写作艺术,为学生铺就通往文学殿堂的通幽曲径。2025年5月8日,一场聚焦小学语文习作《我的奇思妙想》的UGS协同“互联网 +教研”活动精彩上演,开启了一场关于想象与表达的智慧盛宴。
启幕:奇思妙想之约启航
本次语文教研活动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为核心议题。活动伊始,主持人点明习作教学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培养以及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关键意义。在科技飞速发展、创新浪潮奔涌的时代背景下,引导学生展开奇思妙想,不仅能让孩子们的思维自由翱翔,更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由此,正式拉开本次研讨活动的帷幕,一场关于想象与表达的思维碰撞之旅就此开启。
课例展示:创意课堂异彩纷呈
(一)王彦:以情激趣,点亮想象之光
王彦老师来自兰州市七里河小学,他以“用一颗炙热之心去发现每个孩子闪光点,用心灵去倾听孩子心声,用激励去点燃孩子自信”为教育格言,带来了一堂充满激情与创意的习作课。
课堂伊始,王老师通过播放一段未来科技城市的视频,瞬间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营造出充满奇幻色彩的课堂氛围,巧妙引出课题。在激发想象环节,王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遇到的不便之处,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解决方案。学生们思维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各种新奇的想法如泉水般涌出。写作指导过程中,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构思,如从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学习工具等方面展开想象,并详细讲解了如何构建文章框架、运用生动语言和修辞手法来丰富习作内容。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奋笔疾书,一篇篇充满奇思妙想的小作文在笔下诞生。
(二)兰清芸:以导启思,培育创新之苗
兰清芸老师来自合作市卡加曼中心小学,她秉持“先培其根,后茂其枝”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堂独具匠心的习作课。
兰老师首先展示了一些古今中外奇妙的发明创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发明背后的创意来源,激发学生对奇思妙想的兴趣。接着,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在交流中拓宽思维视野。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兰老师不断巡视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帮助。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拘泥于现实,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想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习作更具合理性和感染力。在课堂结尾,兰老师还安排了作品分享环节,让学生们互相欣赏、评价彼此的习作,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造力。
评课交流:精研细琢共促提升
聚焦细节,洞察教学得失;理念引领,明确教学方向。
魏万娣老师(兰州市七里河小学)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为座右铭,在评课中精准捕捉教学细节。她高度评价了王彦老师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方式,认为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同时也肯定了兰清芸老师小组讨论环节对学生思维拓展的积极作用。不过,魏老师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想象力较为局限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突破思维定式。此外,在习作评价环节,可以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李萍老师(兰州市七里河小学)秉持“把阳光种进童心,将希望融入课堂,当孩子成长的温暖引航者”的教育理念,对兰清芸老师的课进行了深入点评。她指出兰老师注重素材积累和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李老师建议兰老师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引入更多优秀的习作范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借鉴。
王婧老师(合作市卡加曼中心小学)以“用心教书,用爱育人”为教育格言,从教学理念和方法层面进行了深入评价。她认为两位授课教师都能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王老师建议,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素材,为习作注入更多的生活气息。
总结展望:习作新篇携手共进
本次“互联网 +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UGS协同模式的优势,借助网络平台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们能够实时交流、共同研讨。线上观摩课的便捷性与实时研讨的高效性相结合,不仅提升了教研效率和质量,更为习作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在“互联网 +”的时代浪潮中,我们看到了习作教学的新希望和新可能。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研韵飘香”的精神,不断探索习作教学的新路径,携手共进,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贡献力量,让习作教学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撰写人:王国莲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