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时空对话:红土地上的文明密码

时空对话:红土地上的文明密码

2025年04月20日 10:43:41 来源:七里河小学 访问量:42


    ——七里河小学馆校共育”博物馆课程纪实

 

    “当展柜的玻璃映出求知的眼睛,历史的年轮便长成了年少的掌纹。”                             

——题记

2025417,七里河小学年级五班和六班全体同学赴甘肃省博物馆开展“馆校共育”博物馆课程。在馆校双方精心策划下,九十多名少先队员通过"红色基因解码"与"生命密码破译"两大主题活动,完成了一场跨越亿万年的文明对话。

【红色甘肃展厅:薪火相传的精神图谱】

在讲解员带领下,同学们了解了甘肃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革命历程,包括红军长征在甘肃、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等历史事件通过珍贵文物(如革命烈士手稿、武器、生活用品)和场景复原,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

【古生物化石展厅:岩石中的生命史诗】

在古生物化石展厅,孩子们循着地质年表的脉络,静观亿万年前的生命痕迹。讲解员以化石为媒,串联起寒武纪至第四纪的生物演化简史,孩子们簇拥在黄河古象骨架前,凝视巨型骨骼与展板上的复原图对比,低声讨论着气候变迁对物种的影响。

玻璃展柜中的三叶虫化石阵列,以精确的排列揭示古生代海洋生态,有学生掏出素描本临摹化石纹路,试图捕捉远古生命的形态密码。

  

当走到恐龙蛋化石群展区时,关于“卵生与胎生”的生物学思辨在队伍中自然萌发,讲解员顺势引导联想现代物种的生存智慧。离开展厅前,孩子表达了自己的“自然之问”,有人:“如果化石会说话,它们会告诉我们怎样守护地球?”这场特殊的时空对话,让博物馆成为连接课本与真实世界的认知桥梁。

这场双展厅学习之旅,让红色基因与生命密码在少年心中共振。革命文物不再是静止的展品,化石阵列化作立体的教科书。当课堂延伸至博物馆,历史脉络与自然法则在具象认知中清晰显现。馆校共建不仅打通了知识壁垒,更构建起文化传承的活态场域——在这里,每件展品都是启迪思维的钥匙,每次观察都是连接古今的对话,为成长注入历史自觉与科学精神的双重养分。

编辑:王渭立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梁家庄71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