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本无华,相荡乃兴潋滟;石孰有火?互击而闪灵光。”
——题记
为践行七里河区教研室提出的“三在课堂”理念,加强学校数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帮助、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开展第五周数学组同课续构活动。各年级教师围绕课题,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与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方案,共同探索数学教学的新路径 。
孟霞老师今天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为增强孩学生的数感,培养数学意识,激发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经历数的顺序、观察规律、说规律、验证规律,最后利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字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美,启迪智慧,锻造思维力。低段的孩子在动态把握课堂资源时需要适时的加一把火,适时设问和追问。比如,“大家都同意吗?”“谁还有疑问?”连续问题,巧导促学。研究过程中积极鼓励,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碰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
二年级藏小红老师教学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从课始的游乐园项目的运动用双手表示,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通过动手、动脑、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学习。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能够感受平移和旋转是怎样的运动。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安排小组合作并交流讨论的环节,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在小组里,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倾听他人的看法,这不仅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很多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知识的理解也在交流中逐渐加深。让孩子对本节课知识有了宽度和深度的理解,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年级张英老师在执教《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课教学时:通过有趣的教学情景、互动,让学生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而且再练习过程中养成验算的习惯。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让“练在课堂”在教学中生根发芽。
高国道老师今天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例8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本节课高老师通过设计小练习,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搭一个梯子,让学生从知识、经验和心理方面做好学习的准备。教学新课时,高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事情引入,学生感到亲切又有兴趣,使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融入到学习中,会主动积极的去思考,去探索算法的多样性,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探索学习时间。学生在分享展示自己的算法时,让他们大胆的去表达,去说数学,理清思路,最后高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算法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接着老师最后点拔,不管是哪种方法,我们都是根据数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本节课中目标清晰,老师讲的清晰,学生学的清晰。
六年级苗馨老师执教的是《圆锥的体积》。苗老师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圆柱和圆锥,在里面加小米,比较他们体积的关系,自然的推导出了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有效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这样学生不仅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识,而且还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课后,各年级组的老师们对上课内容进行点评和提出意见。评课是教学反思与提升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我们从不同视角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闪光点,也找到可改进之处。老师们能畅所欲言,真诚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见解与建议。无论是对教学方法的探讨,还是对课堂互动的思考,每一个观点都弥足珍贵。
此次同课续构活动,七里河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教师全员参与,涵盖全学段,是“四个百分百”、“三在课堂”的生动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以开放的心态分享教学经验与心得,使七里河小学数学教育不断创新发展,更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