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历史的长河中,古老的中华民族宛如一位坚毅的行者,怀揣对创新的热忱,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文明的通途。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如不息的火种,照亮文明的征途。3月13日下午,甘肃省博物馆特别为七里河小学三年级学生带来以《青铜时代,神秘的三星堆》为主题的青铜文化讲座,以三星堆青铜器为独特切入点,带领孩子们探寻先民智慧,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强大生命力。
讲座伊始,神秘诡谲的三星堆青铜器便抓住了孩子们的目光。造型奇特的小人铜尊,或许是古蜀部落祭祀中的神女化身,生动地再现了古蜀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对祭祀仪式的虔诚,承载着他们精神世界的核心价值。而那高大威严的青铜神树,枝头的九只金乌振翅欲飞,不仅诉说着古蜀人对太阳的尊崇和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更展现出他们超越时代的想象力与艺术表现力,这些青铜器是古蜀文化的珍贵符号,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瑰宝。
这些精美绝伦的器物是如何诞生的?这背后蕴藏着先民们非凡的智慧。失蜡法与模范法等先进铸造工艺,彰显了古人对材料特性和物理规律的深刻洞察。失蜡法利用蜡的热塑性,制造出极为精细复杂的模具,使青铜器的造型能够突破常规,达到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模范法通过严谨的泥范制作和巧妙的组合,实现了对器物形状与尺寸的精准控制,体现了古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合金配比上,先民们更是凭借长期实践与智慧总结,将铜、锡、铅、锌等元素科学融合,优化了青铜器的硬度、强度和铸造性能,使其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同时,展现出卓越的艺术美感。
从三星堆青铜器出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古代青铜文化的灿烂辉煌,更是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源远流长。这一创新精神扎根于华夏大地,在不同历史时期绽放光芒。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先民没有先进工具,却凭借对生活的观察、对自然的理解,用双手和简陋器具开启青铜时代,这是突破物质局限的智慧创举。随着时代发展,青铜器从最初实用器向礼器、艺术品转变,造型、纹饰不断推陈出新,反映出社会结构与精神文化的变迁,体现出先民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与拓展。而且,不同地域的青铜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如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青铜文化碰撞,催生独特艺术风格,展现出先民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这同样是创新精神的有力体现。
这场讲座,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文化基因的传承。先辈们凭借智慧和勇气,突破技术的限制,创造出举世瞩目的青铜文明,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新一代在传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奋进,让古老的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续写中华民族辉煌的未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