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小学“三在课堂”音乐教学督导活动
音乐始于词尽之处
——题记
为进一步落实“三在课堂”教学理念,助推音乐教学提质,提升我校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2025年4月3日,七里河小学特邀教研员王霞老师指导课堂教学。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七里河小学龚艳校长、李岚主任、李娜组长。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载体,更是师生互动、思维碰撞、素养培养的主阵地。本次督导共听课6节,涵盖了不同年级的音乐欣赏、音乐演唱、音乐活动等多种课型,老师们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围绕新课标和我区“三在课堂”指向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课堂建设,展示了一节节扎实的常态课。
孔仪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彝族舞蹈律动中熟悉歌曲《多愉快》的旋律,感知彝族音乐欢快、简洁、富有感染力的特点。并尝试运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合作完成情境表演,感受表演带来的乐趣。
王萌老师为学生创建了“魔法森林舞台”,学生以“动物乐团”身份登台表演,融合歌唱、乐器演奏与创意动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通过童趣化设计让音乐知识“活”起来,为一年级学生埋下热爱艺术、自信表达的种子。
刘晓花老师紧扣“三在课堂”理念,以体验为先,模仿小骆驼在沙漠中遇到困境行走的样子,通过学生感受附点四分音符的节拍感,进一步夯实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接着又用八分休止符带来的弹跳,短促的歌唱效果,用音乐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小骆驼形象。最后借助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唱准优美的驼铃声,创设了一个渐行渐远驼铃渐渐消失的美好情境。
朱君雯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采山》一课,展示出扎实的音乐功底,范唱环节歌声清脆、情感饱满,迅速将学生带入充满喜悦的采山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幸福是什么?是我们共同奔赴的青春。熊蕾蕾老师执教的六年级《幸福快车》一课,从情感体验出发再到感受拉丁舞蹈节奏,最后到歌曲的演唱学习,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们坐上幸福快车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刘喆君老师深挖教材,将诗歌融入《吹起羌笛跳锅庄》一课中,通过学科融合让孩子们感受羌族的文化与魅力,范唱和教唱的过程中体现出很好的音乐能力与素养,又通过节奏与小打击乐器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每堂课结束,王霞老师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及时进行评课指导。对各位老师的课程设计、专业素养等方面给予了肯定,也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王老师强调,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语也要准确,强化课堂互动的深度与广度。
今天的教学督导活动之后,龚艳校长和王霞老师提出三点内容为音乐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提供深度思考:1.艺术大课怎么上、上什么?2.一年级新教材的挖掘与整合的重要性;3.怎样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让问题越来越少,让教学目标越来越明确。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的展示与研讨,更是一次成长的契机。相信七里河小学的音乐教师在后续教学实践中,定会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将新课标理念与“三在课堂”教学模式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彼此携手,共同成长。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