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在语文的世界里,教研如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路,让知识的花朵在校园绽放。
语文教研,是智慧的碰撞,是心灵的交流,为学校注入了无尽的活力与魅力。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5年4月25日上午,七里河小学各年级按计划开展了语文“同课续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
刘丽霞老师执教的《操场上》,通过展示操场活动的图片,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边感受热闹场面边学习生字。引导学生发现“提手旁”(拍、打、拔)和“足字旁”(跑、跳、踢)的构字规律,增强记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确保学生反复接触生字,词语和儿歌朗读,巩固识字效果。通过提问“你们喜欢什么体育活动?”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使识字教学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此外,低年级写字教学是关键,刘老师在课堂上示范“足、包、跑”字的书写,强调笔画顺序和间架结构,并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性,注重习惯的培养,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周红老师执教的《亡羊补牢》,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充满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创设情境。课堂伊始,通过播放小羊可爱的动画视频,瞬间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讲解故事过程中,利用精美的图片、头饰道具,让学生扮演养羊人、邻居等角色,沉浸式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对话与情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情境中感悟。
李萍老师执教的《我的动物朋友》,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紧密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动物特点,表达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作为核心目标,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源,引导学生从外形、习性、趣事等多个角度观察动物,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写作积累素材。例如,通过展示小猫舔毛、捉老鼠的视频片段,先让学生直观感受动物的独特行为,启发学生捕捉细节,然后引导学生梳理描写思路,搭建习作框架,再到范文引路,分析写作方法,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具体事例突出动物特点等,让学生有法可依;最后通过小组交流、互评互改,实现思维碰撞,提升写作能力。特别是在范文分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聚焦精彩语句,深入探讨如何把动物写“活”,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观察、学会表达,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梁相华老师执教的文言文《学弈》一课,整堂课立足小学文言文教学特点,将传统经典与现代教学理念巧妙融合,展现了扎实的教学智慧与创新实践。教师紧扣统编教材“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一学段目标,将教学重点聚焦于“读通文意、理解故事、感悟道理”。通过阶梯式教学,从扫清字词障碍到梳理故事脉络,再到提炼寓意,层层推进,既符合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认知规律,又有效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实现了知识传授与文化浸润的有机统一。课堂中,教师巧妙融入文化元素,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如介绍“弈秋”作为古代第一位有记载的围棋高手,链接“琴棋书画”传统文化;对比古今“弈”的演变,展示围棋棋盘、棋子实物图;在结课时推荐《孟子》经典名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兴趣,让文言文学习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公开课结束后,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大家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同课续构活动,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有的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的教师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总之,同课续构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通过参与活动,教师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还增强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以语文之名,聚教研之力,开启知识殿堂之门,点亮学生心中的文学之光。在今天的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们共同探讨、交流、碰撞,收获了满满的教学智慧和成长感悟。教研之路,永无止境,让我们带着这份热情与执着,继续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深耕细作,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供稿 :张自新
2025.4.25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