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学期UGS协同“强师云教研”活动(第十期)简报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为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造高品质课堂,助力教育创新,为了有效落实“三在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5年4月9日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与合作市勒秀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于 “聚云成桥,相伴而行;论课取友,相关而善”为主题的云端联合教研活动。两校教师跨区域同上一节课,凝聚教育智慧,切磋教学方法,让不同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碰撞交融,形成教育合力。
两校教师以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为内容共同执教,通过 “同课异构+跨域评课”的模式,云端共研、互评互学。探索高品质课堂模式,实现教学智慧共生。本次云端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一场教育智慧的碰撞。
七里河小学的牟海珍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活动伊始,她简要介绍了活动目标与流程,强调“互联网+教研”对打破地域限制、推动交流的意义,并寄语两地教师“以课会友,共赴成长”。
七里河小学的杨洁老师执教了自己精心准备的《三角形的分类》一课。分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正确分类,可以明确数学概念,更好地发现与解决数学问题。杨老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以“神秘信封”为导入,逐个取出三角形,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三角形分类方法并完成作业单,教师组织小组反馈,将三角形按角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接下来,教师采用猜一猜、 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将三角形按边分类。最后,教师用集合图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明确三角形的分类。整节课践行了“做数学”的理念,给了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用激趣——操作——归纳——迁移的横式学习新知。《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本次活动紧扣这一指导思想,在拓展部分,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如交通标志、建筑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应用,课堂生动有趣。
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推动教学结构的多样化,更有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当大家还在回味杨教师生动有趣的课堂时,合作市勒秀镇中心小学严小军老师闪亮登场,他同样执教了《三角形的分类》一课。严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践行《课标》提出的“发挥主体作用,引导深度思考”的教学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如量一量、比一比、测一测等)深化对分类标准的理解,鼓励学生质疑与表达。并且设计了进阶性的问题链:①这些三角形有什么不同?②可以按怎样的标准分类?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吗?最后,严老师向学生介绍集合图,进一步明确三角形的分类,提升学生思维。整个教学过程中,严老师始终保持着耐心,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老师的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更激发起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聆听了两位老师执教的各具特色的同一教学内容之后,在活动主持人牟海珍老师的组织下,相隔两地的参会教师在互联网上面对面地畅所欲言,真诚交流。两位授课教师在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之后,七里河小学的王翠芳老师、杨玉霞老师针对两节课进行了细致地点评:两节课都注重动手操作,深化图形认知。帮助学生从实践中归纳分类标准(如按角分、按边分),符合小学生“做中学”的认知规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杨洁老师的课情境生动有趣,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并设计游戏、小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严小军老师的课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思考课堂中,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比较、分析、思辨,逐步掌握分类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同时也为两位授课教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一、丰富评价形式,可结合自评、互评(如小组内互相检查分类结果),增强评价的互动性和针对性。二、精简教师语言,突出关键指令。三、调整课堂结构,强化重难点。在分类标准的归纳环节可适当放慢节奏,通过对比不同学生的分类结果,引导学生明确“按角分”“按边分”的核心区别。
对易混淆点(如“等边三角形是否是锐角三角形”)可设计辨析讨论,避免蜻蜓点水。
合作市勒秀镇中心小学的扎西才让老师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过硬的专业素养针对两节课进行了深入地指导:两节课通过不同路径落实“分类”核心素养,但都教学目标明确,紧扣“图形与几何”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空间观念。教师设计了操作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递进式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课堂中,教师巧妙运用问题链驱动,激发学生高阶思维,整体教学效果显著,达成度较高。
其他参加活动的老师也针对两节课说优点、谈体会、提建议。一致认为本次教研以课标为纲,以技术为翼,突破地理限制,实现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双向流动。通过对比反思,提高了老师们优化了的教学设计能力,拓展了思维视野,让参会的每位教师受益匪浅。
“聚云成桥”,技术缩短了距离;“相关而善”,智慧在碰撞中生发。本次活动为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新范式,未来将继续以课为媒,建立常态化联研机制,共享资源库,深化跨区域合作,携手共绘教育同心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