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UGS协同“强师云教研”活动(第13期)
题记:春风执笔,勾勒几何图形的灵动轮廓;新芽破土,丈量着数学思维生长的轨迹。春日的暖阳为数字镀上柔光,万物的蓬勃为公式注入活力。在这草长莺飞、万象更新的时节,我们以教研为犁,深耕数学教育的沃土,用智慧作种,以探索为肥,共赴一场充满理性之美与思维火花的数学教学之约。
2025年4月23日上午,在这春意盎然、万物焕发生机的美好时节,数学教育的智慧之光跨越地域界限,在云端汇聚。七里河小学的马莉媛老师与合作市加茂贡中心小学的当子吉老师,怀着对数学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进行了线上“同课异构”活动。此次活动聚焦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这不仅是基础数学概念的传递,更是高品质课堂与“三在课堂”理念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两位老师以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的教学设计,为我们呈现了两堂极具深度与温度的数学课,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三在课堂”的滋养下,绽放出独特的魅力。这场云端相聚,让不同地区的教育智慧在此交融,将优质教学资源化作滋养教育的甘霖,搭建起深度交流、思维碰撞的广阔平台,为数学教育的协同发展注入蓬勃生机。
课例展示
精彩纷呈,尽显教学智慧
马莉媛老师执教的《面积》一课,以“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为核心,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课堂伊始,马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比一比”谁的手掌大,“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如课本封面、桌面、黑板面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物体表面的存在;接着鼓励学生“说一说”触摸的感受,在交流中初步感知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在探究测量面积的方法环节,马老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观察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比较两个大小差异明显的图形面积;随后引入重叠法,解决观察法难以准确比较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探索测量法,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小图形(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作为测量单位,铺满待测量图形,通过计数测量单位的数量来确定图形面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深刻理解了面积的含义和测量方法,真正实现了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当子吉老师执教的《面积的认识》一课,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精准开启学生探索数学空间奥秘的大门。整堂课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为孩子们搭建起系统且扎实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当老师精心设计了“图形面积比一比”小组合作活动。各小组学生化身“小小测量师”,利用手中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学具,自主探索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有的小组用正方形纸片铺满整个图形,通过计数来判断面积大小;有的小组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学具进行拼接测量。在热烈的讨论与动手实践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整堂课中,当老师以细腻的教学智慧,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指尖与心间。此外,当老师还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课议课
深度交流,碰撞思维火花
课后,马莉媛老师与当子吉老师分别对各自课堂进行深度复盘与自评,从教学设计的初衷、学生的课堂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等多维度展开自我剖析,坦诚分享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与此同时,本次活动共有三位老师对参与了评课环节。张英老师立足课程标准视角,对两堂课给予高度认可,称赞马莉媛老师的《面积》一课,教学环节紧扣课程标准对面积概念教学的要求,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有效培育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与量感;当子吉老师的《面积的认识》则精准锚定概念教学核心,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抽丝剥茧般引领学生洞悉面积本质,完全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过,张老师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课堂细节的优化方向,建议细化小组合作分工以提升效率,并优化练习设计,增添挑战性题目以满足分层学习需求。吴明老师着重从教学方法与课堂实效切入,对两位老师运用直观教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做法予以褒奖,强调数学教学应超越知识传授,聚焦学生数学思维锻造与核心素养培育。她肯定两堂课在这方面的探索实践,同时也提出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拓展思维广度与深度等环节,仍有挖掘与精进的空间。
此次教研活动邀请了西北师范大学李保臻教授对课例进行展业点评。李老师指出:本节课围绕《面积的认识》展开教学,教师以生活情境导入,借助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面积的概念,理解用统一单位测量面积的必要性,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值得称赞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用正方形、圆形等不同图形测量桌面面积时,渗透了度量的本质——将整体分解为单位的累加,这为后续学习体积、角度等其他度量概念奠定了思维基础。
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思考“面积测量中的单位选择”与数学发展的关联,比如古代不同文明测量土地面积的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也可以结合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实际案例,让学生感悟面积测量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价值,从而帮助学生跳出本节课的知识范畴,体会数学度量思想的普适性与系统性,实现从知识建构到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进阶。
合作市教育同仁也在评课环节积极发言,分享了他们的听课感受和见解。他们表示,通过观摩这两节课,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尤其是在概念教学和实践操作方面,受到了很大启发。同时,合作市的老师们也结合当地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例如,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等。这些问题引发了全体参与教师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大家纷纷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解决方法和策略,在交流中实现了共同成长。
总结展望
携手同行,共绘教育蓝图
2025年4月23日下午,田玉梅老师为全体数学老师做了《“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关键要素解读》的专题讲座,小学阶段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和空间位置关系,如能辨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从而发展空间想象力,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空间问题奠定基础。
讲座结束后,李保臻教授进行了专业指导。“图形与几何”的整体教学不争一课之功,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提升也非一蹴而就。作为一名数学人,唯心中有学生,眼中有教材,手中有“课标”,脑中有“逻辑”,且行且思,坚持不懈,方可为学生的数学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此次活动以及专家的点评为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两位授课教师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呈现了两节高质量的数学课例;专家的精准点评和合作市教育同仁的积极分享,让全体参与教师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也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教研在教育资源共享、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优势。通过云端教研,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展望未来,参与活动的各方将继续深化云端教研,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云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不同地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七里河小学将发挥自身优势,与合作市藏族地区小学教育同仁建立长期稳定的教研共同体,共享教学资源、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方面,教师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所学所思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加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各方将积极探索新的教研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共同描绘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
编辑:马尚晶
![]() |
![]() |
![]() |
![]() |
![]() |